找到相关内容313篇,用时1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怎样实践佛法?

    ,境观双忘即是中,忘照何曾有先后,一心融绝了”。所以叫做不思议的妙观。假使观这识阴等境不能悟入,可再用能观的十种法,历其余所观的九种境,一一观之,就是所谓“即境观心”。读者欲知详细,可研阅《...往往学佛十年,烦恼依旧,求法无量,痛苦如昨!于是很多的人因久消息,自怨业障深重,以为终身无望,从此萎靡不振,退失初心。  我们如果根据上述一些例子,来作一下主观上的分析,那末第一种人是由于不知实践的...

    徐恒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294943958.html
  • 汉传佛教的展望与愿景——以印顺“人间佛教”为重心的探讨

    他们契入空性、明心见性……等等无数的法身慧命,都随著他们的五蕴身一起化作尘土,消息了吗?──希望现代禅能是汉传佛教慧命之一!   汉传佛教两千年来,开创出八大宗派,有著...ldquo;他力”、“顿证”等思想,少了一份朝气与活力,以致“奄奄生气” 。   解行的圆顿、方法的简易对于佛教修学原是件好事,但过于著...

    林建德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33744474.html
  • 佛教对“民间信仰”的看法

    真理的领域。这就是佛光山所弘扬的人间佛教。  所谓“人间佛教”,凡是佛说的、人要的、净化的、善美的,都是人间佛教。人间佛教的佛陀降诞人间,主要是为了示教利喜;佛陀并不是来影去的神仙,而是一位慈悲、...的人,经过了一天的辛苦,总要回到舒适的家中休息;倦飞的鸟,经过了一天的觅食,也知道飞回巢中安栖。读书的人,把身心安住在书本上面;做事业的人,把身心安顿在事业的发展上,而那竟日游手好闲、所事事的人,就...

    星云大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34844494.html
  • 宋元老庄学中的佛禅旨趣

    《道德会元》里,李氏除了解释经文以外,每一章后面还附上一段颂语,总结该章大旨,与道教公案有类似意趣,收到了画龙点晴的效果。例如:泥牛喘月,木马嘶风,观之似有,觅又,清庵挂杖子,画断妙高峰。铁壁千重...精神的。一、“佛老不为二”三教合一是苏辙《老子解》的总纲,正如其兄苏轼所评价的那样:“使战国有此书,则商鞅;使汉初有此书,则孔子、老子为一;使晋宋间有此书,则佛老不为二。”②“孔老为一”,我们暂且...

    刘固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52544739.html
  • 蕅益智旭沟通儒佛的方法论探究

    开发的知识架构就将消逝。  二、智旭注解儒学典籍的目的  蕅益智旭与儒书间的关系却是有一段曲折的辩证过程的,他二十岁前的年少时期就是一位道地的儒生,研读儒书并撰文辟佛3,二十岁父亲过世前后接触佛书,...本文即欲针对蕅益智旭“沟通儒佛”的方法论问题进行探究,并企图说明,佛教内部诸宗融合的可能性绝对存在,但是儒佛之间其实只有沟通而所谓的融合,即便是蕅益智旭自己的儒佛之间,也仅只是一种教化策略上的融通而...

    杜保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03345534.html
  • 创巴仁波切著:动中修行(2)

    如此令人烦扰、或怎样怎样的事令人无法接受之类,但在经过此一冗长的过程之后,你想达成的目的——和平与宁静,却早已消失了,你什么也没能达成,整件事变成了一场连续的老鼠赛跑。因此,安忍是建立和平榜样的好...我们的自我增长,并没能真正给出去任何东西。因此,如果一个人能将他的自我——部分的贪执与占有欲——舍出,这才是真正在修“法”——贪欲,而功德自动地成为副产品,并非我们时时刻意要去成就功德。  安 忍 ...

    创巴仁波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30445865.html
  • 十牛图颂所展示的禅的实践与终极关怀

    先贤悲悯,广设多途,理出偏圆,教兴顿渐,从粗及细,自浅至深,末后目瞬青莲,引得头陀微笑。正法眼藏,自此流通,天上人间,此方他界,得其理也超宗越格,如鸟道而;得其事也滞句迷言,若灵龟而曳尾。间有清居...的意思,主观性也很强;铃木大拙的表现则平平奇。在我国的佛学研究界,似乎很少人留意及这个有趣  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(注1) 在这些作品中,廓庵的有现存(见下);自得的则存于《续藏经》第二册21...

    吴汝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42046002.html
  • 净明山人:中华禅随笔(2)

    达摩祖师同在一片光明之中,寂照同时,妙明自在。  古云禅师举芭慈清云:“金刚与泥人揩背。”接着下语云:“化入性海了。”  圆悟勤云:“正当与么时,法身在什么处?”  古云征问云:“别看慧可,诸位好自...为了身心,又是谁来出家?”  香众回答说:“所谓出家,无我我故;无我我故,即心不生灭;心不生灭,即是常道。诸佛亦常,心形相,其体亦然。”  尊者听后赞许说:“你当大悟,心自通达,宜依佛法僧,绍隆圣种...

    净明山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52546131.html
  • 水莲——因果启示录(2)

    金碧辉煌的大殿,也已杳然,后来悟达国师就 在那个地方修行,从此不再出山,著名的“三昧水忏”,就是悟达国师后来传下来的。  ●冤深似海恨难平●  这两个故事,有许多类似的地方,含辉和尚因闻狗肉香味而...这个生命里,重新得到启示的机会,这就是这个故事所带给我们最大的启示!”  ●怨深似海●  在本质上,生命都有相等的价值,所谓高低劣下之别,但在以“人”为主的世界中,有时对待自己的同胞,尚且如蝼蚁般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62746261.html
  • 追寻无瑕甘露 (2)

    苦行道人——仓偏哈和梅瑾,同住在一处丛林里。有一天,一位逃脱的盗贼经过,拜托两位修道人不要说曾看过他。当他逃跑后,仓偏哈说:“我们真是进退两难了!若说我们看过他,他铁定有麻烦;若说我们没看见,我们...善道。  修习慈悲心后,除了不再执着于本身的利乐外,更是一心只为他人。慈悲是一种希望众生皆得安乐及乐因的发心,目标乃是祈求一切无尽馀众生的福祉。有关这方面,佛陀讲了一个慈悲甚至可逆转恶业的故事:在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93746506.html